從營運角度才能找到IT新價值 臺視為業務創新勇於嘗試新技術
文/王宏仁 (記者) 2011-07-11
臺灣電視公司資訊處處長陳厚裕不斷帶領IT部門嘗試各種新技術,希望透過這些新技術示範應用,讓業務部門可以了解未來可能的產業發展

 

CIO Talk─臺灣電視公司 資訊處處長 陳厚裕

學經歷:
臺灣科技大學資管系EMBA。27年前在臺灣電視公司成立資訊部門時,就進入臺視資訊部門任職,推動臺視行政作業e化以及新聞編採系統的開發工作。1997年曾轉任後製部門促成後製作業和資訊系統的整合,後來重回資訊部門任職,推動臺視內容數位化與多項數位加值計畫,現為資訊處處長。

金鐘獎是臺灣廣播電視圈一年一度的盛事,每次頒獎活動前的星光大道總是明星雲集,爭奇鬥艷。但在2009年舉辦金鐘獎頒獎活動中,卻出現了一位IT人,他和電視主播一起走上國父紀念館前的紅地毯,接受明星式的歡呼,他就是臺灣電視公司資訊處處長陳厚裕。

陳厚裕帶領臺視資訊團隊,自行開發出一套「現場播出自動側錄分段暨線上借閱系統」,善用IT機制整合了電視臺核心的節目播出業務,改善了原本人工作業的側錄分段作業,並且和電子公文系統整合來加快節目內容調閱作業,因此而獲得了2009年金鐘獎研究發展獎的肯定。

臺灣電視公司是臺灣第一家電視臺,也是臺彎最早全面電腦化的電視臺,1983年10月,臺視建立了第一套管理資訊系統,隔年3月正式成立資訊中心。陳厚裕正是臺視最早一批資訊部門成員,他在1984年就進入臺灣電視公司資訊部門任職,至今已經27年。

歷經幾次組織改造,臺視資訊中心後來改為資訊部,2007年臺視公司民營化以後,更在2008年進行組織調整,資訊部的角色更加重要,升格為資訊處。

臺視分3階段推動e化
臺視資訊化的發展,大致可分成3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1997年以前,以行政作業e化,以及新聞編採系統的開發工作為主。

第一階段的e化目標是希望全面電腦化,包括行政作業和業務面上的新聞編採作業,但是新聞部是臺視公司最重要的招牌,長期新聞經驗已經累積出一套完善的作業流程,新聞部門不希望為了電腦化而大幅改變流程。

但當時國外提供的套裝新聞編採系統無法完全符合新聞部門使用者的需求,後來,陳厚裕決定自行開發編採系統,完全依照使用者作業習慣來客製,一方面維持新聞部的流程和經營模式,減少轉換壓力,另一方面,也趁機整合一些周邊系統,減少人為作業的工作。

因為早期電視系統只有處理類比訊號的設備,不同類型的資料結合非常麻煩,光是要將字幕資訊和節目影像結合,就需要不同的專用系統,但這樣的系統無法判斷哪一段字幕何時要播出,通常在副控室內會有負責字幕的人員,依據新聞播報內容,手動按下按鈕來上字幕。

但是,陳厚裕自行開發的新聞編採系統,則是讓字幕人員事先配合新聞影片的播放時間,在系統內輸入字幕,等到導播在新聞播出現場,按下影片播放按鈕時,系統就會自動從資料庫中取出對應的字幕,不需要像過去那樣由人工來上字幕。

 




轉貼來源:IThome Online


網頁設計網路行銷關鍵字行銷網站設計網站代管程式設計SEO關鍵字廣告設計網路開店關鍵字排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巨群資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