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重大天然災害發生時,網路常成為傳遞資訊的第一手工具,加上台灣長期飽受天然災害的影響,為此Google與台灣政府重大災害防治單位合作,打造「Google台灣災害應變資訊平台」,讓民眾使用PC和行動裝置,就可即時掌握颱風和土石流等災害資訊,而台灣也是繼日本之後,亞洲第二個推出此平台的國家。
「Google台灣災害應變資訊平台」是Google旗下非營利機構Google.org長期推廣的Google Crisis Response全球計畫中的一環,藉由與當地政府合作,透過開放資料的方式提升災害示警資訊對災害防治的作用。
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表示,台灣地方小但天然災害多元,加上政府能提供完整的開放資料,非常適合做為打造災害防制平台的示範國家,因此這也是Google在去年美國、今年日本之後,亞洲第二個推出此平台的國家。
此次Google與台灣政府密切合作,匯集來自中央氣象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經濟部水利署、交通部公路總局、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等政府重大災害防治單位提供的災害資訊,並針對台灣的氣候與地理條件,劃分為颱風、豪大雨、土石流、淹水、河川與水位警戒等多個類別。以往民眾需至多個政府網站查詢天災狀況,現在全都整合在Google平台上,同時也運用Google處理突發大量流量的技術,確保網站不斷線。

圖說: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中)與政府各部會長官代表一同進行「Google台灣災害應變資訊平台」啟動儀式。
「Google台灣災害應變資訊平台」首波推出的服務包含「Google災害示警」(Google Public Alert)和「台灣防災地圖」。當災害發生時,民眾只要透過Google搜尋或Google地圖尋找鄰近區域及相關天然災害等資訊,Google災害示警就會自動啟動,提供民眾最具關連和即時性的災害應變資訊。
若使用iOS或Android行動裝置,只要內建或下載Google即時資訊,系統偵測使用者位於災害影響範圍時,就會自動跳出示警卡片。Google災害示警除了提供示警功能,也提供災前災中和災後的建議措施,協助民眾防災或災後撤離等應變。
至於「台灣防災地圖」則是打造統一的地圖資訊平台,使用者可依需求透過不同圖層查看災害的警備狀態與影響範圍,其中包含颱風路徑及預報、颱風侵襲機率、颱風暴潮觀測、雷達回波、雨量觀測、土石流潛勢溪流、土石流疏散避難資訊、道路封閉,同時加上多項Google地圖內建圖層,如天氣、雲層及交通路況。網友只要點選「分享」鍵,就能將此地圖鑲嵌在個人網站、上傳至Google+或其他社群平台,傳遞第一手災害防救資訊。
「平台和資料都是死的,但一旦資料放到平台上就變成活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表示,對於政府開放資料的進程,至今年底將開放50樣資料,但光是開放還不夠,能夠有效整合、應用這些資料才是關鍵,此次Google災害平台就是一個示範。他表示,目前工業局已設有幾千萬的經費補助,小至個人工作室大至有規模的資訊公司都可申請,希望可以刺激民間更多對於政府開放資料的創意運用。


轉貼來源:數位時代


PIECE2 巨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巨群資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